扫描IVF国际论坛公众号
找会议更方便
《燎原之势—男科》分论坛由爱维艾夫医疗集团男科总监张孝禹教授、江门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廖勇彬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姜辉教授、澳大利亚 PIVET 生殖中心医学科Steven Yovich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李铮教授、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院长唐运革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少虎教授发表精彩演讲。
论坛主要讲述男性不育的病因、诊断与治疗,以及辅助生殖技术的适应症、需把握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分享了“无精子症”新辅助治疗体系与经验,规范化无精子症诊疗路径;分析精子功能的检测,可以帮助优化受精方法;利用精子功能实验,达到改善ICSI的结局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男性生殖医学专家参与了论坛探讨。
姜辉教授:无精子症的诊断与处置
姜辉教授分享了其对于《中国男性不育诊断与治疗指南》的解读研究,并分析了男性不育的几类因素及三种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辅助生殖技术。随后,姜辉教授结合在临床中遇到的无精子症患者案例,着重分析了无精子症的诊断与处置。并由多个个案中分析研究出其共性,这对男性无精子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姜辉教授呼吁推广加强对男性生殖健康的研究与治疗,共同推进我国男科生殖医学发展。
Steven Yovich教授:精子的发生与发育
Steven Yovich教授首先指出了传统的精液常规分析在临床中的使用及局限性。随后他用大量实验数据说明,在辅助生殖技术中许多失败案例的可能原因是:精子碎片率高。研究结果也表明,不育症患者的精子DNA 碎片率,明显高于正常人。有很多常规的精液分析结果正常的患者,以前被诊断为不明原因不育,现在检查发现其精子DNA碎片率高,进行针对性治疗后获得了生育机会。但他也指出,现在临床和实验室对于男性因素的关注都相对滞后,精子DNA 碎片率的检测仍有局限性,但对于不育患者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铮教授:无精子症新辅助治疗体系与经验分享
李铮教授一直致力于无精子症的研究与临床诊疗,取得了众多科研成果。在论坛上,李铮教授将这些科研成果毫无保留地与与会专家进行了分享。他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精子发生与男性不育机制,随后分三部分阐述了男性无精子症的类型及相关治疗方法,即无精子症的诊疗方式由过去的“一分为二”,延伸拓展至“一分为三”:睾丸前、睾丸后、睾丸性。诊断细致化分类,选择最适宜的手术方案,那么整个无精子症的辅助治疗体系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成功率。最后,李铮教授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献身中国男科生殖领域研究工作的决心: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唐运革教授:ART中男科临床准入需要把握的问题
论坛上,唐运革教授首先仔细解读了男性不育的相关定义,并详细阐述了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中,男科临床准入的条件以及需要把握的6大问题以及男性临床准入需要把握的重要策略,分别是:一是系统评估睾丸的生精能力;二是高度重视高龄的生育风险;三是严格把握ART的准入指征;四是审视评价显微取精的“惊喜”;五是必须遵循临床治疗原则。唐教授还强调,在临床治疗中要尽量避免两种倾向:一是盲目地无限期地进行常规治疗,以致丧失ART的机会;二是轻易放弃常规治疗,不恰当地过度使用ART。
周少虎教授:二孩时代男性的生育力评估与调养
二孩政策开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卫计委公布了近9000万对夫妇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然而,其中60%已经35岁以上。周少虎教授基于如此的时代政策背景,认为高龄男性的生育风险增加,评估工作显得极其重要。周教授从女性卵巢储备功能这一点出发延伸考虑,提出了基于男性睾丸储备功能的生育力评估方法;而基于“睾丸储备”理论可以更客观全面评估男性生育力。他指出,进一步规范男性生育力评估方法将提高男性不育症诊疗水平,并且还可以作为男性生殖健康管理的评估标准之一。
IVF国际论坛
官方微信